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1节 (第1/3页)
第138章 复出 永平六年春天, 蒙古王第一次翻越祁连山,攻入了河套地区,女真皇帝完颜宗烈御驾亲征, 亲自领兵北上抗击蒙古王。 就在完颜宗烈与蒙古王激战正酣的时候, 南海的赵焱又起兵了,国舅高瑾率水军八万, 骑兵十万,一连拿下南部沿海十数座城池。 原本还算安稳的中原大地烽烟再起,可屋漏偏逢连夜雨, 船迟又遇打头风。完颜宗烈在一场战争中腿部中箭,偏偏这支箭的箭头, 还淬了剧毒。 完颜宗烈中箭后,伤势急剧恶化, 在朔州就支撑不住了。完颜宗烈的兵马大都督临时接过帅旗,一面组织继续抗击蒙古军,一面秘密安排完颜宗烈撤退回上京,并死死封锁完颜宗烈受箭伤的消息,就连阵前的帅旗上都依然挂的是“完颜”字样。 完颜宗烈的兵马大都督把蒙古军队暂时拖在了河套地区, 可南边的高瑾很难办,汉人的水军依旧强悍,他们扬长避短, 并不盲目扩张他们在内陆攻城掠池的步伐。 他们稳步前进, 扎实推进, 并开出他们的大海船,一路北上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把女真人南部、东部沿海的防线给击了个千疮百孔! 完颜宗烈深知再这样拖下去终究不是办法, 沿海防线已破,北方战局又陷入胶着,总有一天就连不是沿海地区的防线也会被汉军破的。到那时,汉人打南边,蒙古人打北边,他们女真人的江山,就肯定保不住了! 于是,还在回上京的路上,这位正当壮年的女真皇帝躺在病榻上召来了自己的秉笔太监,朝太监比出了一根手指。 太监了然,凑至宗烈的耳边低声询问一句:“皇上的意思是……九王爷?” 宗烈闭着眼,青黑色的脸上大汗淋漓。他没有说话,只朝着自己的秉笔太监几不可查的微微点了点头。 是夜,沿黄河北线的驿臣们便动了起来,他们身插九色令旗,骑彪骑快马,白天鸣铃,夜间举火,撞死人也不负责。铺铺换马,数铺换人,不分昼夜,风雨无阻,仅仅用了六天时间,便来到了两千多里外的上京城。 一纸黄澄澄的诏书压在了九王府完颜宗懿的案头—— “着令九王爷完颜宗懿领水军十万,骑兵十万,即日启程,赴长江南,剿灭汉匪。” 与这份诏书一起送到的,还有一柄刻着完颜宗烈名字的鱼符。 …… 时隔六年,完颜宗懿再一次披上了他久违的战袍。 金锁甲,玄铁刀,细腰扎背膀,双肩拢锦袍。 不过二十九的大好年纪,鬓边飞白已愈发厚重。 他走进内室,来到一处香案前,香案正中央摆着一方小小的牌位,上面写着纳兰松月的名字。 宗懿点起三支香,插在了牌位前的香炉中。 他抬手拂去溅落牌位上的几粒杂尘,轻轻对那木头牌子说:“月儿,我又要出征了。这次的任务很重,很艰巨,因为蒙古人打进来了,而汉人,他们也开始造反……我会照顾好我自己,全须全尾地回来,你也要照顾好你自己。” “很感谢月儿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陪着我,在天下人都诅咒我,嘲笑我,弃我而去的时候,只有月儿不嫌弃我……而我却不能给你适当的补偿。所以,如若这次我再也回不来,那么,下辈子我就变做牛马来报答你吧!” 说完,宗懿便跪身下地,朝那牌位咚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。 磕完头的宗懿再度起身,他最后一次无比郑重地整理好案头的香烛贡品后,弯腰捡起地上的大刀,自那幽暗的内室里退了出来,转身朝着洞开的门外走去…… …… 宗懿赶到福州的时候,局势就已经很不好了。 福州都指挥使霍冲告诉宗懿说,自长江入海口往南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