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登基三年模拟(GL)_分卷(5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56) (第2/3页)


  大抵是未记得避讳?又或者是空行有误?这可是大忌,在科考时遇到,可是要直接黜落的啊!
  如此众说纷纭,林漱容却全都置之不理,只含笑看向郭学士,眉眼间满是气度从容。
  而在她的目光下,郭学士深深舒了口气,转头看向李学士和齐学士,缓缓道:二位大人,可看完了么?
  这
  那两人捧着卷子,震惊地对视一眼。
  半晌以后,才由齐学士率先大叹道:本以为杨公曾给吏部温大人的批语披一品衣、抱九仙骨过于浮夸但今日见此一文,我才知晓,原来世间竟真有这般璧坐玑驰、沈博绝丽的蹙金之章!合该当此高誉!
  正是如此!李学士也久久捋着胡须,眼珠都恨不能嵌在纸上,此题乃是化自《尚书》之中的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一句,本就高深难懂,但林大小姐却能将题目剖析至斯:以咏叹尧舜先王爱民开题,紧扣主旨;接着先后引穆王之典、《汉书》名句,论及赏罚之道须得广恩慎刑,讲求忠厚;最终,则以赏刑之法作结,拈出题中的疑字,再度归结到最初所言的爱民仁政,功底扎实,环环相扣,实乃数十年来科考文章中的佼佼之作!*
  想不到、想不到齐学士拿着卷子的指尖颤抖不已,十分钦佩地看向林漱容,若非亲眼所见,就连我恐怕也不敢相信如此文章,竟是出自于一位方及桃李年华的女子之手,实在惊煞世人!
  待他们一一赞完后,林漱容方才不卑不亢地福了一礼,神情平静道:多谢大人夸奖。
  不愧是林大人的长女,这篇策论词藻风雅,文言清贵,自有一番傲骨蕴于其中,实在颇有尔父之风!郭学士也点了点头,看向林漱容的目光满是慈爱与赞许,果然,林大小姐当真如传闻那般,合该被称上一句不栉进士!
  郭大人过誉。臣女万万不敢与家父相提并论,林漱容摇头道,家父昔年曾高中状元,臣女却连秀才都尚且不算,如何能说是有他的风骨?
  唉,若是女子可以参科入仕,郭学士顿了顿,低低叹息道,林大小姐所能取得的功名,又何尝会输于令尊?
  这话声音很小,没传到身后那些尚在茫然的官员们耳中,却被一旁的王秩听了个一清二楚。
  不输令尊?
  那岂不就是在说林漱容身负状元之才!
  对一个女子尚能有这般夸张的称颂,可方才给他的评语,却只是一句取个靠前名次的场面话、而自己还为此欣喜若狂
  何其讽刺!
  王秩双目赤红,大受刺激,就像疯了似的冲上前去,一把从齐学士手中夺下那张考卷,直直朝上面如游云惊龙般漂亮的文字看去。
  故其吁俞之声,欢休惨戚,见于虞、夏、商、周之书*
  王秩一目十行,读着读着,面色竟渐渐从不忿转变成了愕然。
  在读完最后一字的那个瞬间,他便猛然抬起头,指尖剧烈颤抖着,差点都要拿不稳林漱容那张轻飘飘的考卷。
  主张君王以仁治国,赏罚分明;文词间暗藏古韵,好忆先公之时王秩的声音嘶哑,几乎能算是咆哮着大喊道,如此风雅清贵的文章,这分明就是孤鹜居士的风骨!你、你究竟与他是何关系!
  听到孤鹜居士这个名号,周围的翰林院学士们登时骚动起来,全都震惊地望向林漱容。
  孤鹜居士可是我朝最为神秘的大诗人!其作在文坛盛行已近三十年,独成一派,却依然未肯表露真名,只以孤鹜为号,就连陛下都曾召他入京而不得这般的人物,能与林大小姐有何关系?
  策论与诗赋多有不同,怎能一概而论?多半是王侍读看错了罢?
  文风相似,倒并非不可能认出。王侍读一向都最为追捧孤鹜居士,对其知之甚详而且,我听他方才念的那句,好像立意确实与《咏编钟》那篇颇有相似。
  对尧舜禹汤之时多有崇尚,主张法先王、施仁政微臣不才,对诗赋有些研究,这的确是孤鹜居士的诗风。
  众说纷纭之间,身处所有人的目光焦点下,林漱容则轻轻皱了皱眉,沉默半晌,面上的神色愈发古怪起来。
  一旁看戏已久的明昙显然注意到了她的表情变化,赶忙凑上前来,压低声音,怎么了?
  林漱容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,正待说话时,就连一旁的郭学士都好奇地看向了她,率先开口询问道:林大小姐,你方才所作的文章中,有些句子确实与孤鹜先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