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器:旧书_第111章 孔克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11章 孔克南 (第2/2页)

的行为,总是比意外的文字重复,更常见,却又很难找出来。
  人说话是会重复再三,但单调会了无生气。
  毕竟,故事是生活的比喻,而非用复制的方法寻求写实而已。
  最大的罪恶就是烦闷,任何无聊重复都该减掉。
  经验重复越多,效果越小。
  就像第一个奶油冰淇淋好吃,可第二个就未必那么好吃了,到了第三个甚至可能就会觉得厌烦。
  如果再吃更多的,也许还会因为恶心而吐出来。
  事实便是如此,重复只会丧失力量,起反效果。
  孔克南看着自己的笔记,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
  “重复之节拍总会伤害初稿。
  千万别脱鞋。”
  脱鞋?
  脱鞋就唱?
  当然不是,这里只是在让读者们出戏而已。
  “千万别妥协。”
  看着窗外做白日梦不是创作。
  唯有落到纸上,才有生命。
  不管一句对白多平庸,先写下来。
  写下每一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句子。
  就像作者现在做的一样,尽管这一章的主角孔克南并非一个作家。
  别等着你的天才突然醒过来送你一份礼物。
  不断地将想法从头脑中请出来,带入现实世界,落于纸上。
  这就是写作。
  就算是再有经验的作家,也会有碰壁的时候。
  看着节拍,意识到这段场景不存在完美选择。
  这时他们得当机立断,别拿头撞键盘了,做决定吧。
  “哪个是最好的?
  有没有可能混合几个不完美,成为更好的选择呢?”
  也许最后的选择不会那么理想,但至少它是接近的,相对而言也许还是最接近的。
  但是现在,要修剪掉重复的枝节。
  孔克南翻着手上的书,这也是他的一个娱乐方式之一,用以打发无聊的时间。
  天色虽然很暗了,但他此刻还不想去睡觉。
  船坞之中,一个新手正在努力的修帆船桅杆。
  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老工匠,他看了看,给新手提了个建议。
  a.“用力善用一个大钉子。”
  b.“锤一个长钉。”
  第一句正式得有点不自然,它迫使看的人思考其意义,因为钉子包括几十个不同的锋利度。
  形容词“大”呢,可以指任何大过几寸的钉子。
  至于“善用”,又是个模糊的动词。
  再说副词“用力”,那就更是画蛇添足了。
  总之,第一句话得转几下可能才搞得清。
  但第二句话就不同了,它带有清晰且具体的意向,非常容易理解。
  尽可能的避免那些带着形容词和副词的泛指名词和动词,孔克南当然学过这个。
  他面带笑意的在“a”
  下面的“b”上打了个钩,然后翻到了下一页。
  就像你们从“a”看到“b”,是换了一行。
  孔克南从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,刚好需要翻一页。
  这一页上有一个故事,里面有段对话很不错。
  孔克南拿笔划了线,又找纸记了下来。
  “我知道你在想什么。
  她歇斯底里,就这么简单。”
  “不简单,不。”
  “我看见那个洞了。
  她手掌中那个,你认为歇斯底里可以制造洞吗?”
  “这已经是几十章的事了,她不是例外,她只是另一个受害者,你知道的。”
  “是,是作者的受害者,那她就是无辜的,她属于作者。”
  “这使你害怕吗?我想把她带离作者。”
  “当然。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