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86节 (第2/2页)
但她知晓,比起敬重,娘娘心中其实是怨太后的。 往年不曾在意的细节浮上心头,娘娘为何要每年这时未太后抄写佛经? 如今还远不到太后的寿辰。 皇后神色一如往常,平静地翻着账册,谨竺看不出什么,她也想不明白,只好将此事放下。 —— 张嬷嬷亲自送封煜出来,自然听见了封煜说的那句话。 见皇上没有丝毫挽留娘娘的意思,她脸色微白,有些担忧,却又莫名地松了口气。 旁人不知,但她知晓,太后忽然决定去五台山,是在赌。 赌皇上有一丝可能妥协。 张嬷嬷也算看着皇上长大,又或是身为局外人,她反而比太后看得更清楚,这可能性太小了。 但凡皇上今日妥协,若日后太后再继续这般呢? 这个道理,他们都懂,所以皇上直接杜绝了这个可能性。 皇上那般心高气傲的人,哪里会任由太后逼迫他。 张嬷嬷轻叹了口气,掀开珠帘走进殿内,就见散落一地的佛珠,她眼底闪过一丝难受,走上前去,垂头低声道: “娘娘,皇上走了。” 殿内寂静了许久,太后才抬起头,重复轻呢:“走了……” 她眼底似有些空洞,说完这句话后,就一动不动地顿在那里。 张嬷嬷无声叹气,蹲下来,一颗一颗捡起佛珠,轻手轻脚地将佛珠收好,默默地陪在她身边。 她在想,如今这般也好,娘娘走了,皇上总该记得娘娘的一分好的。 或许当时,娘娘就不该回来。 若不回来,又怎会和皇上间生了嫌隙。 她看向依旧失神的太后,低声说:“娘娘,我们回五台山吧,奴婢陪着您。” 不管如何,她都会陪着娘娘的。 太后身子轻颤了下。 她没说话,但张嬷嬷却是松了口气,眼底闪过一丝欣慰。 第162章 中秋前, 太后离宫。 顺便带走了今年的最后一抹炎热,淅淅沥沥的小雨足足下了三日三夜,余了满地泥沼。 娴韵宫后的桂花林似在一夜开花, 淡淡花香溢满了宫殿。 太后离宫, 阿妤终于不用再称病,每日的请安又安排上了行程。 今年的中秋节因太后的离去, 皇上特意下旨不必大办, 后宫嫔妃在太和殿摆了家宴, 简简单单地过了中秋。 十六这日,佳月甚圆。 御前早早传了旨, 今夜是娴韵宫掌灯。 傍晚,阿妤坐在铜镜前,周琪给她绾了个简单的发髻, 描了细眉,遂又笑着道:“娘娘姝色惊人,便是最简单的装扮,也将旁人比了下去。” 阿妤容貌自是叫人惊艳的, 否则也不能叫封煜一眼看中了去。 但周琪这般直白的夸奖,依旧叫她红了脸,她斜眸轻嗔:“就你贫嘴。” 许是封煜将她养得甚好, 即使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,如今娇嗔起来依旧如同未出阁的小娘子般,只是较多了分少妇的风情。 可不就是将她养得好, 纵使在后宫这般凶险的地方,却将最锋利的刀递给她,叫她连手都不必脏。 周琪突兀拍了下脑袋,惊声说:“瞧奴婢这记性, 娘娘,这玉簪……” 她从首饰盒底将那日陈定康给的那支玉簪拿出来。 阿妤眉梢的笑意浅淡下去,她轻抚额,这些日子被太后的事扰了心思,竟又将这事忘了去。 她敛眸说:“就放这儿吧,省得待会儿又忘了去。” 话音落下,周琪刚点头,就听见了外间的动静,周琪笑:“应是皇上到了。” 说话间,她扭头透过楹窗朝外看了看,外间的天还未黑尽。 皇上来得越发早了。 珠帘被从外间掀开,封煜负手走进来,就见女子铜镜前描眉,侧眸间,脸颊上刹那间染上笑意:“皇上!” 封煜眸色由明转暗,伸手接住她,不由得轻斥: